上观智库近期推出“智库问政”系列对话,聚焦上海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新做法、新名词,邀请相关智库特聘专家及行政部门领导,进行深入解读。
8月份,恰逢上海市持续举办了5年的“政府开放月”,营商环境是各级政府聚焦的重要主题。近年来,上海上线了惠企政策服务“随申兑”平台,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用主动申请,就能享受相应的惠企政策服务。企业可以通过“随申兑”平台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,而且相关政策范围还在不断拓展。今天,我们邀请到相关专家,深入到“免申即享”政策的幕后,一起来聊聊这项政策的现状和未来。
本期嘉宾:
赵勇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高效能治理与政府治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,教授
杨立娟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一级调研员
主持人:
张驰 解放日报上观智库高级研究员
市民在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中心“一网通办”业务区办理业务。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
(本次访谈将分为上、下篇,以下为上篇主要内容摘要)
“随申兑”聚焦六大类惠企政策
主持人:请介绍一下“免申即享”政策和“随申兑”平台。
杨立娟:“免申即享”,顾名思义,就是我们的企业可以免于申请,就能获得政策红利。政府部门通过后台数据精准地找到企业,企业不用主动寻找政策,最后相关政策红利能快速直达企业。“随申兑”平台是我们今年4月10号刚刚上线的一个平台,上海市、区两级的惠企政策全部集成在这个平台上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“随申兑”平台已经实现了全渠道上线,包括PC端、移动端。比如“一网通办”的PC端,有“随申兑”的专区;随申办的市民云、企业云里也都上线了。进入微信和支付宝的“随申办”小程序,就能看到我们的“随申兑”平台。
大家也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,进入到“随申兑”平台。
扫码可体验“随申兑”平台
主持人:企业现在可以通过“随申兑”的平台,享受到哪些政策的红利呢?
杨立娟:“随申兑”平台聚焦的是让企业真正获得红利的政策,主要是六大类。第一类是企业特别关心的财政资金扶持类政策,通俗地讲就是奖补类的政策。第二类是税费减免类政策,第三类是融资贴息政策,这三类都是跟资金密切相关的。另外还有三类政策是跟资金间接相关的。比如说,这家企业评定了“专精特新”,或者“小巨人”之后,它会有后续相应的奖补,这是第四类。第五类是人才相关的政策。第六类是稳岗就业相关的政策。这六大类政策,都是和企业密切相关的。
主持人:“免申即享”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?为什么可以精准地找到企业?
杨立娟:要精准地找到企业,背后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。最重要的,就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,这些是需要企业自己提供的,而且企业要承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,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填报的。如果后台有权威、真实的数据来源,那么企业的匹配就很快了。“免申即享”本身还有一个企业确认的过程。当匹配到相应的企业后,我们会发确认的信息到企业,要求企业对相应材料的真实性做出承诺,同时确认申领资金。
从百货公司到送快递,“随申兑”折射怎样的理念变化?
主持人:赵老师,您觉得“免申即享”和“随申兑”,反映了上海在政务服务改革优化方面的哪些新思路?
赵勇:我觉得“随申兑”的平台和相关政策的推出,实际上是体现了“一网通办”政务服务发展的理念的变迁。“一网通办”改革,早期做的是“四减”,减环节、减时间、减材料、减跑动等等。但是这几年有了变化,要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,那就要做增值服务:企业需要什么,我们来提供什么。
做企业服务,有两句话是很重要的,第一句话是“无事不扰”,第二句话是“有求必应”。“无事不扰”,我们现在努力在做,其实上一次智库问政聚焦的“检查码”,就是“无事不扰”。而今天我们做的“免申即享”、“随申兑”,就是“有求必应”,而且更进一步,企业还没有诉求之前,政府就意识到企业可能有这样的诉求。
主持人:上海从几年前就开始推动“免申即享”,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?
杨立娟:我们调研发现,企业在申报政府相关项目、或者处理一些事项的时候,会有一些痛点。
首先,企业得要理解政府的政策,然后要根据里面的要求准备一系列的申请材料。但企业到底符不符合政策要求呢?其实也不是很清楚。这就是“业务鸿沟”。也就是说,政策里说的这些要求和条件,你以为你满足,但未必是。
所以基于这样的情况,政府的政策需要更精准,这些要求、条件需要量化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再通过大数据的支撑,我们就可以精准地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和群众。政府可以直接告诉企业,有这么一项政策,你需不需要?你需要的话,我就给你。这个就叫“免申即享”的“一键确认”,确认一下企业的申领意愿。
赵勇:打个比方,原来相当于企业到百货公司去买东西,政府去找;后来政府把东西放在超市里面,企业自己从货架上能看到。现在是第三步,政府把这个快递先送到你这里,你如果愿意取,那这个快递就是你的了。
“免申即享”,背后还有何深意?
杨立娟:市委、市政府都特别重视惠企政策的“免申即享”。它非常核心的意义在于,激活我们企业中“沉默的多数”,而且这些“沉默的多数”,大部分是小企业。
它们要获得政策,可能要去政府网站上找,但不一定找得到,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找;找到以后,还有申请的成本,企业需要花时间、花精力准备;最后,等审批结果出来,企业可能也不知道,为什么它没有获得这个政策。
我们现在做“免申即享”,就是企业的条件只要满足了,应该是应享尽享,让申请政策变成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。也就是说,政策的各项要求足够透明、量化以后,企业不需要认识任何政府工作人员,只要等在那里、只要符合条件,政府部门就会来通知企业,去申领合适的政策。是这么一个服务的理念。
赵勇:其实这个政策背后,还有几层深意。
第一个意义,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。如果你达到这个条件了,公共服务对大家都是均等的。
第二个意义,就是它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机制。其实公开是很重要的监督,政策申请条件量化、公开以后,政府部门原来的一些所谓的自由裁量权,就可以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。
第三个意义,其实对政府而言,这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。刚才杨老师讲的,“免申即享”里的政策清单,是要把各项政策、各个条件都详细列出来的。而这张单子列出来,对政府部门而言,就是要把它们原来可能藏在某个角落、或者是某一些公共部门里面的东西要拿出来,必须要实现共享。各个部门原来的一些权力,放到了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里面,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和公开监督;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,让企业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化。
企业访谈:“免申即享”非常高效便捷
庄斌(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董秘):“免申即享”我们公司主要是享受了三项政策红利。一个是市经信委下发的专精特新贴息,另外两个是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次性扩岗补助,和本市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。
我们来具体说下专精特新贴息的申请过程。首先,我们接到浦东政务的通知,通知我们符合专精特新贴息的企业资质,并提供了具体的填报入口、咨询电话等,需要我们确认贴息金额和收款账户。有了这些信息,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的信息填报页面。通过网站直接点进去,我们发现填报页面里,相关数据都在里边,已经很明确地标识了公司每一笔贷款的信息,包括贷款合同号、贷款发放日期、贷款金额和实际支付贷款的利息。然后我们内部只要再跟一些信息做个匹配,进行一键确认,过不了几天,这些资金就自动到我们的账上了。
作为企业端,我们觉得最方便的地方,一个是信息的自动化,你不需要再去反复核对、校对;第二点,整个过程是无纸化的,免去了人员往返跑动、材料来回打回等情况;还有第三点,非常地高效便捷。我们觉得上海整体的营商环境,不管是政策的透明度,还是对企业的扶持力度,都让我们感受很深。
节目总策划:赵勇
本期编导:张驰
本期剪辑:张驰
设计:狄斐
(实习生王馨雨值得投配资,詹傢杰对本期节目制作亦有贡献)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